课程介绍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答疑 >> 浏览文章
专家答疑

婴幼儿期孤独症还有得救吗?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3日   【字体: 】   

孤独症,又叫做自闭症,是影响人一生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反复行为与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受损为特征。美国有1%的儿童受到孤独症影响。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对所有18~24个月大的幼儿进行孤独症筛查,因此,主持这项研究的孤独症专家杰拉丁·多森称:“向这个年龄段确诊为孤独症的孩子及时提供治疗非常关键。”治疗措施的新鲜之处是通过以玩为基础的行为分析与孩子建立关系。加州大学行为学家莎莉·罗杰斯称:“婴儿的大脑可塑性强,我们利用他们学习的潜能来遏止孤独症的不良影响,让他们生活过得更好。”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最早在18~24个月时就对幼儿的孤独症进行积极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智力、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目前我国内地尚未广泛开展早期筛查,因此家长的觉察很重要。
  研究持续了5年,共有48名18~30个月的孤独症幼儿参加,一组患儿每周在家里接受20个小时专家治疗,每日两次,外加5个小时由家长实施的治疗,家长要学会吸引孩子注意力与鼓励孩子交流的技巧。另一组作为对照,只接受一般的社区机构治疗。开始的时候两组患儿在功能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但研究结束时,研究组患儿的IQ值增加18点,语言方面包括听力理解增加18点,7名患儿已经够不上孤独症的诊断标准,这些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
  勿把孤独症当成“贵人语迟”
  广州市脑科医院荔湾门诊的殷青云博士认为,孤独症越早干预越好,在4岁1个月之前干预对恢复语言功能的疗效明显,过了6岁就没什么希望了。目前内地尚未开展婴幼儿期孤独症的广泛筛查,但已经引进了婴幼儿孤独症的筛查量表,专业医师能对婴幼儿年龄段做出早期的诊断,而关键是家长有这方面的意识。
  殷青云称,父母如果发现小宝宝很晚都不会说话,例如1岁多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切莫相信民间“贵人语迟”的误传,要留意是否得了孤独症。除此以外,婴幼儿孤独症的表现还有:跟亲人目光对视不良,和父母依恋性差,无缘无故地尖叫、拍手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