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答疑 >> 浏览文章
专家答疑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发展的表现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9日   【字体: 】   

1、 儿童言语发育及沟通障碍的自闭症儿童

  1) 言语发育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对母语(本土、本国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

  语言作为人类的一种交际工具,必须最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在使用语言时,说者和听者都必须掌握一系列的技能和规则。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况来确定言语的内容和形式,还要对听者的需要和能力作出判断或假定,并依此及时准确地改变信息(言语)的内容和形式,达到说、听的最佳效果。

  对一个成年人,常以语句长、结构复杂言语,讲述自己的想法,想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信息或有益的帮助;而听者必须从直接或间接的言语中推断出说者的意图,并对所听到的信息的可靠性和明确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估计,同时给予说者进行及时的反馈。因此说,语言交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语言发展是以人们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发展水平而发展的。

  2) 正常儿童言语的健康发展

  (1) 对于2岁的儿童,说话简短,多以引起和维持对方注意的语句为主。如,“注意”、“看看”、“不要”等,告诉别人的是有关自己的事情,去哪里玩,怎么玩的问题。

  (2) 4岁的儿童,能初步学会有效交流的基本原则。能对人介绍一种新玩具。说话的语句长度、结构和语态都不相同。

  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4-5年内未经正式训练而顺利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3)当儿童出现言语和语言障碍时,不能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时,要特别引起家长的重视。

  3) 自闭症儿童在言语发育方面的表现

  自闭症儿童在言语方面,明显地存在理解和运用两方面的损害,表现出严重的障碍。

  (1) 各种语言的基础及表达的技能发育不良

  在婴幼儿不会咿呀学语。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的言语,以后逐渐减少。有的完全消失,表现为终生沉默不语,或使用有限言语。很少使用形体语言。

  (2) 对语言理解能力低下

  常不能听从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及苦痛等情感。对别人的说话不能理解没有反应。

  在熟悉的环境中或在辅助下,可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来吃饭”。若听从两个或以上的指令以及说含有两个条件以上的句子时,就无法理解其意义,弄得困惑、烦恼。

  (3) 运用语言能力受损

  a) 表现在不会主动与人说话,说话提不出话题,不能延续谈话,反应简单、迟缓。

  b) 常常只自顾说话,不理对方如何。说话不会顾及周围环境和别人谈话的主题或对方的回答情况。

  c) 不会正确使用代词,连接词,词汇语句和语法句子与人进行交谈。

  d) 经常出现模仿语言和重复不断的刻板语言。

  (4) 不能在社交场合使用语言与人沟通

  2、 说话的声调、音量速度与节律等运用技巧

  儿童的说话,不仅要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成分,完整的句子和连贯性的说话技能,还要掌握说话表情的技巧,才能让语言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富有生动的感染力。

  1) 儿童的语言技巧能力

  (1)儿童语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说话声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音的强弱、长短,停顿、节律上。

  语气的变化充分表达了说话时的情感,态度的差别,也表现了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困乏、激动、自信等)。

  (2)儿童可以用不同的语调去表达自己说话的意图。用升调表示提问,用降调表示命令或请求,用平调进行陈述等。

  (3)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声音的振动,音波振幅越大,声音越强。幼儿最初不会小声说话,常常分不清说话和叫喊的区别,用很大力气去说话,通过教育学习后,能进行小声的谈笑风生。

  (4)语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动作的持续的时间。时间越长,发音也长,速度就慢。

  (5) 说话的速度通常使用语句中的某些词语的语气延长或停顿表达。

  (6)常用语句中的词、语的节奏和速度的配合,形成的节律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和婉转,富有语言优美感。

  (7)正常儿童善于模仿别人的说话技巧,在说话中也能各尽所能地运用说话的声调、速度和节律与人交往,随着年龄的增加,他对话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2) 自闭症儿童不会运用说话的技巧

  有些自闭症儿童虽有些语言能力,但他们难于运用自如地使用说话技巧

  (1) 他们言语单调、平淡、重音不对、无节奏变化,无韵律表达。

  (2) 嗓音高低、音量大,不能调节控制。说话带有机械式的味道。有的还以他们自已“特有的”声调说话。

  (3) 说出的词语、七零八乱,破碎残缺,更不能说出连贯流利的语言。有的词句混淆不清,胡乱地简缩词语,让人费解。

  (4) 不会模仿别人说话的技巧。言语无情感,无感染力,如同机器人说话一样。

  (5)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模仿

  a) 鹦鹉学舌

  这是一种模仿性的重复言语,为自闭症儿童常见的语言障碍。

  即刻模仿——别人说什么,就紧跟重复什么。如听到“快来吃饭”时说连续不断说:“快来吃饭”,“快来吃饭”……。

  延时模仿——不厌其烦地重复他人过去说的话,如:偶尔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久以前听到“天气好转”一词,便会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叨念“天气好转”……“天气好转”……。

  b) 自发地、刻板地重复别人或自己的某一句话。让人不解其义,莫名其妙。

  3、 代名词的运用与自闭儿童使用代词

  儿童的语言学习基本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顺序

  首先听力正常——分辨语音语调——观察物体伴随语言活动的变化——理解语词的含义——试图运用语词——通过发音器官发出言语表达。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要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1) 代名词的运用

  (1)名词——指对某个物体的命名名称(或一个通用的代表称呼)。名词是儿童语言学习中最早掌握的实词。如人物的名字,物体的名称等。

  随着儿童的长大,对世界的认识和接触范围的扩大,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名词词汇量在不断地扩长。

  (2)代词的理解运用

  a)首先要求儿童有自我意识。能够明确地认识和区分人、物的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相互的关系。如,说话者,听话者和第三者的关系,代词就是这三者关系的概括反映的说词。

  b)代名词运用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即所指的对象和含义要随着语言环境和交谈者所处的主、客体相对的变化而变化。“你、我、他”随着说话者,听话者和第三者对象不同而产生转换。

  儿童要达到一定的智力和认识水平后,才能理解和正确应用代名词。正常的4-5岁儿童,在语言环境变化时,还有可能出现理解与应用的差错。

  2) 自闭症儿童使用代词

  (1)由于他们起病于3岁以前,(这一时期是正常儿童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和实词‘名词、代词’掌握的最好阶段),再加上不能借助于言语,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交往活动中形成主客体关系和相对应的代名词的概念。所以他们很难正确地理解和掌握代名词的含义和运用。

  如,弄不清家人,亲友的称呼,不理解人物与称呼之间的关系,常常张冠李戴。有的患儿,不懂得“你、我、他”的含义。使用的混淆错乱或用他们喜欢的名称、物体代说“你、我、他”。

  (2)在不同语境和交谈者之间理解和运用代名词更加困难

  患儿这种困难是他们在语言技能发展障碍的一种典型的表现。也是由于他们深沉的语言根源丧失而造成的。所以即使他们具有相当的词汇,也难以与人沟通,进行有效的社交活动。期待的是,家长和老师要对他们进行艰苦卓绝的训练,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们的语言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