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答疑 >> 浏览文章
专家答疑

游戏在孤独症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5日   【字体: 】   

 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人类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社会认知发展重点研究儿童如何把社会世界即他们观察到的人(包括他们自己)、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参与的各种团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进行推理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概念和推理发生什么变化,社会认知功能又是怎样与社会行为发生联系的等。


     社会认知发展主要包括:关于人的概念和推理,如认知人类个体(包括自己和别人)的心理过程、动机、个性等的发展,特别是社会观点采纳或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关于人们社会关系的概念和推理以及制约这些关系的道德准则的认知发展,如认知同侪关系、亲子关系,团体中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等;关于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如儿童如何依据公正、关怀的道德原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做出道德决定并进行推理;儿童获得各种有关社会常规或社会期望的行为方式的社会知识的发展。社会认知属于社会性发展和认知的一个交叉领域。


     游戏对于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是早已被证明了的。讲到游戏,人们往往会把它与“玩”联系在一起,就像人们一讲到教育就会把它与学校的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一样。对于儿童来讲,通过“玩游戏”,他们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获得了快感。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载体,是儿童情感交流、互助协作、学习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形式。“玩”游戏是孩子们的本能,世界上不论哪个民族,儿童游戏的发展都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的孩子,尽管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不一样,但是他们总是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


     皮亚杰从认知的角度理解儿童的游戏发展,他把儿童游戏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这三个阶段分别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郎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思阶段和具体运思阶段相对应。他把幼儿经常玩的各种假装游戏,如假装当妈妈、假装开汽车称为“象征性游戏”,认为它跟延迟模仿、绘画、表象和初期语言一样都是使用符号表征或象征事物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儿童进行的各种假装游戏,是他们模仿并渴望参与成人的社会活动的行为。在他们尚不具备参与社会活动的条件情况下,游戏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解决内心矛盾的最好方式。同时在假装游戏中,儿童通过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既满足了感情上的需要,又促进了智慧的发展,使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图式”得到练习和发展。


     在对游戏的认识上,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象征性游戏才是游戏。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虚假情景”应引进想象的因素,创造有关情节。如儿童不仅会玩喂洋娃娃、照看洋娃娃的游戏,而且能把自己想象成妈妈去照看它。这种带有主题的角色游戏是儿童依据自己的想象构建各种虚假情景的创造性活动。游戏不是起源于认知因素,而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带有情节的角色主题游戏是儿童在社会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积极活动形式,是儿童与社会联系的特殊形式。他把游戏划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进而论证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其指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