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专家答疑
自闭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异常表现
一、智力发育的异常表现
智力是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也可以说是人们利用以往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正常儿童在出生半年后就有智力的活动,此时的智力是伴随于婴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出现而出现,在性质上与成年时期的不同,属于感知运动性智力。到1岁半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加速,到4岁时测得的智力商数与儿童后期的智商成高度相关,智力水平也达到了成年期最高智力的一半,10岁以后智力缓慢发展,23-25岁左右停止发展,智力达到一生的最高水平。
智力是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也可以说是人们利用以往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正常儿童在出生半年后就有智力的活动,此时的智力是伴随于婴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出现而出现,在性质上与成年时期的不同,属于感知运动性智力。到1岁半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加速,到4岁时测得的智力商数与儿童后期的智商成高度相关,智力水平也达到了成年期最高智力的一半,10岁以后智力缓慢发展,23-25岁左右停止发展,智力达到一生的最高水平。
在每个孤独症儿童,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儿在正常范围,但大部分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许多患儿不能顺利的进行智力测验,在临床上,有时只能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综合评价,大体上估价智力受损水平。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对患儿详细地进行智力测验后对他们的智力水平进行归类,发现在所有孤独症患儿中50%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力商数小于50),25% 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力商数为50-69),25% 智力正常(智力商数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在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患儿,他们的智力发展与正常儿童不同,有的患儿2-3岁以前智力正常,在此以后才出现智力低下。
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智力内部各能力之间明显的不均衡。如有些儿童测得的智商很低,而从他们的语言能力来判断,智力的损害要轻得多。有的儿童不会说话,某些操作能力则可能接近正常水平,有些儿童其他能力很低,以至不能接受智力测验,但排列图形或背数测验的成绩则达到正常水平。另外,使用智力测验与适应行为量表两种方法评定出的智力受损程度往往不一致。国内有人研究发现,在能够接受智力测验的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测验评定的智力商数等级明显地高于生活适应能力评定的水平,这说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而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却存在明显的障碍。
二、各年龄段的异常表现
1.2~5岁孤独症儿童有哪些异常表现
这时孤独症的症状充分显现出来。那些原来症状轻微、或开始1、2年发育正常的儿童这时由于症状充分表露,所以识别孤独症已经不困难了。现将异常行为表现分述如下:
(1)社会关系障碍 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极度孤独和社会退缩更加明显了,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叫他他不应,同他说话他不听,好像外界的人和一切事物并不存在似的,对他们都引不起兴趣,面部没有一点表情;他们不理会父母的喜、怒、哀、乐。有一名叫钟华的5岁女孩,2岁起病后就不讲话,与外界隔离,妈妈跪在她面前,连声叫“钟华,你叫妈妈”,但她一点表情反应也没有。孤独症儿童很少直视对方的脸,回避眼对视。当拥抱他们时不会伸出手臂或用身子贴近对方。他们要吃食品或其他东西也不主动去拿,而抓住你的臂或手腕为他们做这件事。如果大人能理解他们因孤独症造成的困难,温柔并耐心地对他们做出一些简单的吩咐,他们也不会用寻常的方式做出适当反应。如老师要他抱着娃娃亲亲嘴,而他却用舌头舔娃娃的脸。有时他们也会对经常照料的人表示一些感情,如上述的女孩钟华,看到母亲不显高兴,就要母亲背她来回走动。他们中一部分在幼儿园里也想参与小同学的游戏,但不知道怎样参与而只好呆呆地站在一旁或独自一人玩水或泥等。不过,大部分孤独症幼儿似乎被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全神贯注地做他们那些毫无目的的活动,如玩水和泥沙等。
(2)语言沟通障碍 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从小语言未发育,终生缄默不语。另有50%的孩子会说少数或较多词语,总起来讲他们的语言发育比正常儿童要晚些。他们常从重复别人说过的词语开始,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像是鹦鹉学舌那样。还有一些孩子重复在过去听到的词语,这叫做""延迟性模仿言语""。另一些孩子继续发育,会说一些确有意义的词语或短语。如""糖果""、""出去玩""等。但他们说的话往往缺乏抑扬顿挫,语调、速度和语法等也存在问题。例如,对开灯和关灯分不清确切的意义,也有将词语内字母顺序搞乱,如""要饼干"",说成""饼干要"",对代名词的错用也常见。他们言语不带情感似乎是共同特征。另一共同特征是理解别人讲的话和听见或看见的事物方面存在困难。如孤独症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从来说不出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他们中大部分不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同样,他们不会持续一段时间且目不转睛地盯着人或物品看。他们也不会像一般正常人那样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动作与人沟通。可是,随着他们能力的发展,能较长时间注视事物并且对细节有较多认识时,他们开始对一些简单明白的手势和表情的含义有所理解,但通常在理解视觉语言方面的进步要比理解口语要快得多。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动作 有些孤独症幼儿对骑三轮车的兴趣不大,而花很长时间来转动轮子;或买了塑料拖鞋不穿而喜欢放在嘴里咬。他们常将双手放在眼前翻动着看。他们到公园去来回一定要走原来的路,并且他们对道路的记忆特别好,走过一趟就忘不掉。他们还喜欢向父母反复提同样一个问题,也要求父母用同样的话来回答,否则就烦躁不安。他们通常坚持每次都以同一方式去做某些事情,并且抵制变化。他们往往爱好某些物品,甚至达到不可分离的程度。
2.6~12岁孤独症儿童有哪些异常表现
社会交往行为和社会关系理解这方面的缺陷是孤独症,学龄儿童最为明显的特征。在学龄前儿童变得明显的有:①不能建立伙伴关系;②与家里的人缺乏正常交往;③宁愿孤独一人;④不做眼对视和应用手势;⑤抵御触摸;⑥不主动进行言语沟通。到了学龄时期程度减轻,亲人为病情好转而欣慰。但多数儿童的症状仍持续,以致延伸到青少年和成人,不过症状表现可因年龄增大趋向成熟而发生改变。
儿童孤独症可有不同性质的类型,有些学者,如温(Wing,1987年)等根据孤独症的社会行为将其分为三个类型:①冷漠型;②被动型;③主动但奇特型。这些类型在学龄儿童中均能见到。
(1)冷漠型 这是典型的孤独症。他们不仅不寻找,并且回避与人接触。假如别人去与他们联系,会感到很大苦恼。他们即使会讲话也不主动进行交往,而把他们的大部时间花费在固定不变和刻板重复的兴趣上。这些儿童对别人问话或招呼不作反应,也不主动与小伙伴和大人进行交往。他们并不聋,但对别人讲话不做反应;他们有时也有感情表露,但因应用不当难以使人理解。他们常在例行常规遭到阻挠或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时发脾气。这些行为特点在学龄前儿童即已常见,有时会延续到此时,以致到青少年和成人。这些孩子大多伴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2)被动型 这类孤独症儿童并不回避社会交往,但缺乏正常儿童那种自然的和直觉感受到的社会交往技能。因此,别人与之交往,他们的反应不适宜。他们的沟通和游戏行为显得生硬和刻板重复。他们与冷漠型孩子比较,讲话多些和刻板重复动作少些,他们的发育水平较高和较容易照管。两者相比较,主要与发育水平和智商高低的差别有关。
(3)主动但奇特型?这通常被描述为高功能孤独症,另有一些属于阿斯颇格综合征。他们积极与人交往,但他们与别人接近的方式和特点则有些怪异,并且是不适宜的。他们虽然有相当的言语技巧和有兴趣与人交往,但他们与小伙伴和其他人建立不起社会关系,如建立友谊方面存在相当的困难。他们的怪异和不适宜行为表现在:①重复问一些问题;②不适宜地触摸;③谈话集中于他们自己狭窄的兴趣和与众不同的身体姿势、手势和面部表情,似乎对别人的兴趣和感觉置之不顾。
3.12~15岁少年期孤独症有哪些异常表现
此时期,很多孤独症少年的病情相对稳定,其中一部分可有明显进步。据凯纳等学者意见,这与他们认识到自己有病而加以控制有关,但约有10%到35%不明原因地发生严重退化,并且11~14岁是癫痈的高发期,大多发生于孤独症伴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者。
(1)社会交往技能 这时对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均有明显进步。他们中约50%可有进步,但少年和成人在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方面从结识至建立友谊仍缺乏技能。有些学者发现他们不理解社会公共规则的意义,给他们带来很大不便。
(2)语言和沟通 最早报道孤独症的凯纳把语言和沟通障碍作为最为引人注目的症状。他和其他学者并对孤独症儿童追踪观察到少年和成年,发现他们中有一部分的语言沟通能力发展得相当好,但仍存在模仿言语、拘泥于文字表面意义、重复、代词和韵律错用等奇怪方式。孤独症患儿几乎从来不用表达性手势,直至少年和年轻成人仍如此。孤独症少年和成人讲话生硬、迂腐和不自然。他们还不懂管理规则、不会进行对话和分不清对话中谁当讲话者和听者角色。
(3)行为 他们的冲动和破坏性行为被视为危险行为,其中攻击性和自伤性行为常见于退化的孤独症少年,大约10%~20%继续退化,其余的经过一年多时间后开始好转和变得平静,另一问题是随着性成熟女孩开始来月经,在父母指导下自理不难。男孩中少数有当众手淫和暴露生殖器,以及触摸别人的生殖器等。
(4)抽搐发作 在少年和成年早期约有20%~40%开始抽搐发作。孤独症伴有精神发育迟滞较智力水平正常和边缘状态者发生癫痫的危险性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