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答疑 >> 浏览文章
专家答疑

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中的指令运用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8日   【字体: 】   

指令是“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中回合式教学法五个要素(刺激/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强化、停顿)中的第一要素。

  1.指令的概念

  指令是主体诱发客体做出反应的刺激。通俗地讲,就是要求对方做什么事所说的话。孤独症儿童往往不会听别人的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训练孩子听懂指令,理解他人的意图,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建立起“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使他们学会人际交往最基本的技巧,这正是听指令训练的意义所在。

  在孤独症儿童没有获得相当的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之前,和他们自由地交谈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每天面对他们说话,基本上就是在对他们发指令,如何发指令才能使他们能听懂,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2.怎样发指令才有效

  (1)简单、准确

  开始训练时指令应特别简单。只有一个动词,或者一个动词加另外一个词。比如,“拿”“拍”“拿积木”“拍手”。下达指令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只说出最核心的词语,简单准确地表达出指令的最主要含义,使孩子能明白你的要求是什么。比如,“指眼睛”,不要说“你的眼睛在哪儿”等。孩子的能力提高之后,指令要逐渐复杂起来,越来越接近生活中的自然语言。指令的准确性还在于老师、家长应清楚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如果想要 求孩子数东西,指令应该是“数××”或是“数数”。

  (2)及时

  在特定的训练中要抓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瞬间及时发出指令。如果孩子注意力分散要进行调整,发出“看着我”的指令,也可以把他喜欢的东西给他看,待孩子能注意看着的时候,表扬他说“好”,然后立即发出完成预期课题的指令。只有孩子听到了,才有可能听懂。

  (3)适时

  在日常比较松散的各种活动中,如体育活动、游戏活动、家庭生活中,抓住机会适时地向孩子发出指令,并坚持要他做出反应。比如,和孩子做亲子游戏时,亲切自然地对孩子说“看着妈妈” “碰碰头”孩子做出了反应要亲吻他,表扬他“真听话”。在你带领孩子收拾玩具、学习用品或布置餐桌的时候,都应该适时地向孩子提要求(发指令),让他去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尤其当孩子单独活动时,适时地给他提要求更有重要意义。比如,他正在骑三轮脚踏车经过你身边时,你下达一个指令:“看妈妈一眼。 或者:“击一下掌。"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车碰到小椅子,要求他“下车,把小椅子搬开”。这种随机训练可以给孩子建立两个概念:什么时候都应听人说话(听指令),并且要做出反应;在干自己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听别人的话,并且要做出反应。这样的结果就会使孩子越来越听话,越来越懂事。

  (4)前后一致

  孤独症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存在极大困难,训练初始下指令时,前后使用一样的词语有助于孩子理解成人的要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问孤独症儿童“你叫什么名字”他理解了,会说“我叫×××”;如果改用“告诉我,你的名字”,他很可能就不能做出反应。想要让儿童对这不同方式的发问(刺激/指令)都能反应同一行为(会答“我叫×××”)一那还需要

  我们运用泛化技术进行大量的练习。

  发出指令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做出反应,不能不了了之,不了了之的结果就是你说什么孩子都不理你。

  3。提高有效性的其他相关因素

  提高有效性的其他相关因素有如下几个辅助、发指令的次数及无效指令的避免。

  (1)辅助

  辅助的恰,当运用是帮助儿童理解指令并做出正确反应的重要因素,只有运用了辅助,才能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学会听话,学会去做事。

  (2)发指令的次数

  指令发出的次数也会影响指令的有效性。一般在刚开始一个指令的训练时,可以只发一次指令,确定孩子做不到,稍停即转入下一个回合,再次发出指令并给予辅助,来帮助孩子理解指令;随着操作的进行,孩子对这种操作程序有所理解时,一般可以给孩子两次机会(发两次指令).来等待孩子的反应,然后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予相应的反馈,再进入下一个回合。

  (3)无效指令的避免

  在一个回合的操作中不宜一直重复指令,重复指令就是无效指令的代名词。指令下达后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做出反应,如果课题很难,要采取降低难度的措施——运用辅助帮助儿童完成任务,决不能不了了之,使指令成为无效指令。无效指令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下…次还不做出反应。

  4.需要记住的要点

  ◎ 发指令一定要简单、准确,才能使孩子一听得懂,明白你的要求是什么。

  ◎ 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发指令训练,会使孩子越来越听话。

  ◎ 发指令不能一直重复,重复就意味着前面指令的无效。

  ◎ 发出指令…定要坚持让孩子做出反应,否则就是无效指令,无效指令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下一次还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