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答疑 >> 浏览文章
专家答疑

怎样上好孤独症儿童的精细课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5日   【字体: 】   

怎样上好精细课

一、精细课的重要性

有位学者曾说过:“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就能促使全部智能的提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人体内的各个器,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中有着响应的“代表区”,而手指的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又战局了较为广泛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神经中枢都是由神经细胞群组成。当一个人的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够激发这些细胞群的活力,使动作和思维的活动能保持有机的联系后相互对应。因此,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难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并且,还把手比喻成大脑的“老师”。由此可见,手的活动对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手的活动其实也就是指小肌肉发展运动,即运用手指、手腕及协调双手的活动,而精细课就是以训练孩子小肌肉运动能力而专门开设的课程,作为一名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为了让他们更快更好的康复,怎样上好精细课才能更好的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呢?从接手精细课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有以下心得和大家分享。

二、怎样上好精细课

精细课不仅仅只是老师一个人的活动,尤其在特殊的机构,除了教师的课程设计以外,家长的课堂辅助、孩子的配合能力都是构成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要素。因此,上好精细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学生

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具体内容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对学生集中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精细课的进行应该建立在对各发展阶段儿童心理水平和基本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如:

1、学生的年龄
2、学生的小肌肉发展水平
3、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

虽然儿童的小肌肉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但都遵循了可预测的途径和模式,体现了心理各因素成长的水平。例如,从一幅儿童涂鸦作品中线条的控制程度,看出儿童手、眼的协调能力的高下;从某一儿童画经常表现的题材,推断出其自我意识的成长水平。我们可以收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代表作品,并在作品上注明姓名、年龄、作品名称、创作时间等,同时附上教师对该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儿童美术能力和心理发展各方面的评价。比较一位学生的连续作品,就能看出其各阶段心理发展的轨迹,了解儿童的进步速度和他所做出的努力。教师只有做到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做出合理的计划及适当的指导,才能在对孩子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前想好解决方案。

(二)备家长

学生是主体,而家长则是辅助这一主体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学生精细能力的提高极大程度上决定于家长辅助的技巧和心态。
通常,面对精细课,家长的态度有三种:

第一种,重视并且注意方法。这类的家长心态好,不仅在对孩子辅助时耐心,而且能听取教师的意见,并积极同其他家长交流辅助的心得与技巧,从中学习更好的方法。这类家长的孩子往往能得到比较好的训练,进步也比较快,小肌肉发展也很稳定。

第二种,重视但完全不懂得辅助技巧。这类的家长往往在心态上特别急躁,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精细能力,然而小肌肉的训练往往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他们往往因过于急躁而没有顾及到辅助方法,或因急躁导致在辅助开始时茫然不知所措,干脆胡乱辅助,这样不讲究方法的后果往往是导致孩子对精细课产生厌烦甚至恐惧的情绪。

第三种,完全不重视精细课程。这类的家长有比较明显的偏科现象,他们往往认为来机构训练最重要的课程便是个训课和感统课,其他的课程并不重要,对孩子没什么帮助,因此,这类型的家长在课堂上往往对孩子放任自流,然后自己则和其他家长聊天或无所事事。这类家长的孩子在精细方面的能力只会停步不前,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倒退现象。

面对这三类家长,教师要深入和他们交流并针对家长的不同心态进行正确的引导。第一类家长积极的心态和辅助技巧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宣传并予以鼓励,以此去影响和促进其他家长的辅助水平提高。第二类家长则需要教师多指导他们的辅助技巧,安抚情绪,并在适当的时候亲自示范辅助其孩子。对第三类家长,教师应当首先明确告诉他们集体课的纪律,然后再跟他们交流精细课的重要性,逐步改变他们的观点,并且要不断抓住时机去用其他学生的成果去激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对他们的孩子进行亲自辅助,以此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备教具

精细课涉及的教具比较多,工作很细,因此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准备齐全,课程的进行将会受很大影响。例如,平常要多收集彩纸,废纸等常用材料,按时清洗、清点教具,及时补足不够的教具。